—— 千亿标签市场细分品类崛起,适配中小商家与工业级需求双重场景
随着电商物流、食品加工、日化制造等行业对标签使用灵活性的需求激增,不干胶空白标签作为 “即印即用” 的基础耗材,正从标签印刷细分市场中快速崛起。据《2024 年中国标签印刷行业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2023 年我国空白不干胶标签市场规模已达 86 亿元,同比增长 19%,增速远超整体不干胶印刷行业 12% 的平均水平,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。在这一趋势下,一批专注于空白标签生产的印刷企业通过产能优化、材质创新与服务升级,正构建起覆盖 “工业批量采购” 与 “中小商家定制” 的双重服务体系。
市场需求爆发:从 “预印成品” 到 “空白定制” 的需求转向
空白不干胶标签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灵活性”—— 区别于预先印刷好图案、文字的成品标签,其仅完成基材复合与模切工艺,可由下游客户根据自身需求,通过桌面打印机实时打印可变信息(如物流单号、生产日期、产品批号等)。这种特性恰好适配当下供应链的两大需求痛点:
一方面,电商物流与即时零售的爆发推动 “小批量、高频次” 标签需求激增。2023 年我国电商物流行业标签使用量突破 500 亿枚,其中 70% 以上需打印订单号、收件信息等可变内容,空白标签因无需提前制版、交付周期短(可实现当日下单当日发货),成为中小电商商家的首选;另一方面,食品、医药行业对标签 “时效性” 与 “合规性” 的要求提升,例如生鲜产品需根据出库时间实时打印保质期,药品需标注追溯码,空白标签可有效避免预印标签因信息变更导致的浪费,据测算可降低企业标签库存成本 30% 以上。
“过去客户更倾向于直接采购印好 logo 的成品标签,现在 80% 的食品加工客户会选择空白标签,再根据每条生产线的产出实时打印批次信息。” 某华东地区标签印刷企业负责人表示,这种需求转变已倒逼企业调整产能结构,空白标签生产线占比从 2020 年的 25% 提升至 2023 年的 55%。
技术竞逐焦点:基材适配性与生产效率双突破
空白不干胶标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“基材性能” 与 “生产稳定性”—— 不同应用场景对标签的粘性、耐温性、耐水性要求差异更大,而批量生产中对尺寸精度、平整度的把控直接影响下游打印效果。当前行业正围绕两大技术方向展开创新:
在基材创新方面,针对特殊场景的专用空白标签不断涌现。例如,为适配冷链物流 - 25℃的低温环境,企业开发出低温粘性基材,确保标签在冷冻状态下仍能牢固粘贴于包装表面;针对日化产品的防水需求,推出 PET 材质空白标签,经测试在水中浸泡 24 小时后,打印内容仍清晰可辨;而面向环保需求较高的商超零售领域,可降解纸质空白标签的应用比例已从 2021 年的 8% 提升至 2023 年的 18%,契合 “限塑令” 下的绿色包装趋势。
在生产效率提升上,高速模切与分切技术成为关键。头部企业引入的全自动空白标签生产线,可实现从基材复合、模切、分条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,单条生产线日均产能可达 50 万枚,且尺寸精度控制在 ±0.1mm 以内,远高于行业 ±0.3mm 的平均标准。“以前人工分切空白标签,不仅效率低,还容易出现毛边,影响打印机进纸顺畅度。现在自动化生产线不仅产能翻倍,不良率也从 5% 降到了 0.5% 以下。” 某华北标签企业生产总监介绍道。